文章最后更新时间:
![图片[1]- 运维“军规”20条- 如烟笔记](https://blog.iosru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24/12/20241229230643798-06e57d784d9005b2319e92d25ba9abf1.webp)
来聊聊作为Linux系统运维工程师,咱们得怎么干活儿,才能既高效又安全。
- 备份,备份,再备份:这事儿得说三遍,别等到数据丢了才后悔。定期备份,别偷懒,这是咱们的救命稻草。
 - 系统更新:别嫌麻烦,新补丁、新版本得跟上。这可是堵住安全漏洞的最好办法。
 - 权限得管严:别让随便哪个用户都能乱翻东西,权限得给得恰到好处。
 - 权限别给太多:服务和应用能少给权限就少给,这样就算出事了,损失也能小点。
 - 眼睛得盯着:监控工具得用起来,系统有啥风吹草动,咱们得第一时间知道。
 - 日志得管好:日志不是摆设,得好好配置,出了问题全靠它来查。
 - 安全审计得勤快:别等出事了才想起来查,定期审计,防患于未然。
 - 防火墙得设好:这可是咱的大门,别让不三不四的人进来。
 - 数据得加密:敏感数据别裸奔,加密一下,安全第一。
 - 配置得常检查:别以为设置一次就完事了,得经常回头看看,是不是还靠谱。
 - 灾难恢复得有准备:万一真出事了,得有个计划,别到时候手忙脚乱。
 - 服务得分开跑: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,服务分开跑,更安全。
 - 自动化得用上:部署和配置别手动了,自动化工具用起来,省心省力。
 - 资源得限量:别让用户和服务乱来,得有个上限,免得资源被耗光。
 - 服务得盯紧:关键服务得时刻关注,不能掉链子。
 - 门得看好:不管是物理门还是网络门,都得看好,别让坏人有机可乘。
 - 密码得常换:密码别一用好几年,得常换,而且得复杂点。
 - 软件来源得靠谱:别乱用软件,得确保来源可靠,别给自己挖坑。
 - 多因素认证得用上:账号安全得重视,多因素认证用起来,多一重保障。
 - 学习得跟上:技术更新快,得不断学习,别落伍。
 
接下来举一些具体的例子
- 备份数据:
- 比如,你可以设置cron job(定时任务),每天晚上自动备份数据库和重要文件到另一台服务器或者云存储。
 
 - 更新系统:
- 每周检查一次系统更新,使用
yum update(CentOS)或apt-get update && apt-get upgrade(Ubuntu)命令来更新系统。 
 - 每周检查一次系统更新,使用
 - 权限管理:
- 确保只有root用户可以访问
/etc/shadow文件,因为这个文件包含了用户密码的加密信息。 
 - 确保只有root用户可以访问
 - 最小权限原则:
- 比如,Web服务器只需要读取和执行文件的权限,不需要写权限。
 
 - 监控系统:
- 使用
top或htop命令实时查看系统资源使用情况,或者使用nagios这样的监控工具。 
 - 使用
 - 日志管理:
- 配置
rsyslog或syslog-ng来集中管理日志,并且定期清理旧日志。 
 - 配置
 - 安全审计:
- 定期运行
auditd审计框架,检查系统调用和文件权限的变化。 
 - 定期运行
 - 防火墙配置:
- 使用
iptables或firewalld来设置防火墙规则,比如只允许特定IP访问SSH端口。 
 - 使用
 - 数据加密:
- 使用
gpg或openssl来加密敏感数据,或者使用LUKS来加密整个磁盘。 
 - 使用
 - 定期检查:
- 定期检查
/etc/passwd和/etc/group文件,确保没有异常的用户或组。 
 - 定期检查
 - 灾难恢复计划:
- 制定一个灾难恢复计划,比如在另一台服务器上设置热备份,以便在主服务器故障时迅速切换。
 
 - 服务隔离:
- 使用Docker容器或虚拟机来隔离不同的服务,减少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。
 
 - 自动化部署:
- 使用Ansible、Puppet或Chef等配置管理工具来自动化部署和配置服务。
 
 - 资源配额:
- 在磁盘上设置
quota,限制用户可以使用的磁盘空间。 
 - 在磁盘上设置
 - 服务监控:
- 使用
monit或supervisor来监控服务的运行状态,确保服务正常运行。 
 - 使用
 - 访问控制:
- 使用
SELinux或AppArmor来增强系统的访问控制。 
 - 使用
 - 密码管理:
- 使用
pwscore这样的工具来检查密码强度,确保密码复杂度。 
 - 使用
 - 软件供应链安全:
- 只从官方源或可信的第三方源安装软件,不使用不明来源的软件包。
 
 - 多因素认证:
- 在SSH登录时启用多因素认证,比如结合SSH密钥和一次性密码(TOTP)。
 
 - 持续教育:
- 参加线上课程、研讨会或阅读最新的技术博客,比如关注GitHub上的开源项目和社区。
 
 
这些例子都是实际工作中可能会用到的操作,遵守这些军规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管理Linux系统。
© 版权声明
本站收集的资源仅供内部学习研究软件设计思想和原理使用,学习研究后请自觉删除,请勿传播,因未及时删除所造成的任何后果责任自负。
如果用于其他用途,请购买正版支持作者,谢谢!若您认为「RuYan」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站长邮箱: iosruyan@163.com 进行删除处理。
本站资源大多存储在云盘,如发现链接失效,请联系我们,我们会第一时间更新。
THE END
    

暂无评论内容